雖是誠心 若所供養之人是惡 則不為功德 反墮惡道。
1)昨天我夢到過逝的阿嬤,想要去追善回向來回向給她。
2)我想要問一個問題,人過逝之後什麼時候會投胎轉世呢?我在學會的活動中沒聽過這類的討論
3)其他宗教的人過逝之後,會變成什麼呢?也會投胎轉世嗎?
回覆:
1)關於夢到阿嬷這事,科學或醫學會有他的解釋,但在佛法的觀點這是「緣」的關係,原本血緣的關係加上思念的緣。
此刻能立即以至善妙緣「南無妙法蓮華經」的題目給阿嬤回向,這是最正確的決定。
2)首先要確認的是生命的永恆性,法華經第十六品這樣說:「無有生死。若退若出。亦無在世。及滅度者」
以凡夫之眼看,會看見生命有生死。但依法華經的生命觀來看,其實生命是常住永恆的。此經文明示法華經對生命根本的看法,生命是本有常在的,僅是以生死來表現生命的內涵。因此以法華經的立場而言,死亡只不過是永遠生命中的一種手段的現象。
經文中「無有生死」是教導:生死乃是“永遠連續生命”的一種狀態。生與死,可以想成是永遠生命中的兩個側面。所以對信受妙法的我們來說,死亡不是結束一切的「斷絕點」;可以說是補給營養給來生的「中繼點」。
關於生命的顯現(生)或瞑伏(死),最高的指導即是「緣起緣滅」的觀念。緣起則聚、緣滅則離。
因此生與死並不是分隔的,而是整體不可分的,生與死合著就叫做〝生命〞。御書云:「妙乃死,法乃生。」這就是法華經的生命觀,生死並不是隔著一個世界,而是並存於一個世界,就如人們白天工作、活動,夜晚休息、睡眠般的,日夜、日夜、日夜、…………的延伸一生。
故生是顯在化,死是瞑伏化。生是放電,死則是充電。因為〝妙〞可蘇生一切,使一切生命充電,當電充足夠時,另外一次的生,就在生活的法則中顯現出生命的實態。
又,法華經的經文明確的說出:末法的眾生只要信受法華經,來世即可以“以人的因緣”出生。如以下的經文:
聞法的功德(妙法蓮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筆記)
須臾聽法:若有人須臾間聽法華經,則此人死後必乘坐豪華象車、馬車或輦輿,生於天宮。
分座聞法:若有人來至聽法處,分座勸坐令聽法,則此人必成為帝釋或梵天或轉輪勝王
勸伴聽法:若有人勸他人伴往聽法之處,令聽法華,則此人必轉生具足美妙人相,得五十功德見聞佛法。
而且阿嬤的轉世不會轉到其他的地方,必定是和她有深厚因緣的家庭,就是這位女子部的家中。只要「緣起」的因果夠強,這位阿嬤就會再世成為人而生在這位女子部的家中。所以想要阿嬤成為家中善因緣的成員,努力的以妙法為她回向,自己勤快的以正法修行,如此的緣起,來成就阿嬤的來世,那她於來世一定會成為一位幸福的人。
3)當然其他的宗教也會有類似的觀念,整體的以佛教的輪迴觀來看。
佛教將生命分成十界,又將十界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六道」、一是「四聖道」。一般未修行佛道的人就會不斷的在六道中輪迴,就算有修行佛道但若未修行法華經的經教,依據「爾前經教」的歷劫修行的觀念,仍是要在六道輪迴多次。
如前面《妙法蓮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所舉的經文(在法華經其他的品也有如此說),信受妙法的人立即就能出離六道至四聖道的菩薩、佛界,因此不必身受六道輪迴之苦。這即是妙法的不可思議的大功德。
然而這一切也必須是懷有正確的信仰,因為「南無妙法蓮華經」是宇宙的根本法則,貫穿整個宇宙,這樣的偉大功德力量必須是透過,自己來受持、實踐唱題、弘宣妙法,並不是出錢仰賴僧侶作多少塔婆供養就能成佛,如果是那樣的話,靠金錢的力量不就能成佛了?
御書有這樣說:「又有既未擾民,且心地正直,雖自勵善根而不得成佛之事。此是良種播于惡田,失其良種,自身更受其損而已。雖是誠心,若所供養之人是惡,則不為功德,反墮惡道。」(窪尼御前御返事、別名:善根御書P.1567)
這句御文的意思是說:
(世間有)既是心地善良沒作惡事的人,他卻無法成佛這樣的情形,這就是如優良的種子播在貧瘠的土地上,如此良種的優點喪失,又得不到好的收成。
在修行佛道上也是一樣,雖然誠心尊敬出家人,但是所尊敬供養的出家人是「惡」(透過「僧上俗下」的權威觀念,僧侶教導在家的人須要仰賴他念經才可以成佛,並在這樣的情形下索取錢財供養)的話,不僅得不到功德,反而會因此墮入惡道。
因為這些「惡僧侶」全部如佛所說「獅子身上虫」,是利用、破壞佛法的人。
所以,一切要以法(南無妙法蓮華經)、以御本尊、以御書為根本,彼此無差別的在信心世界中認真信心、唱題、實踐弘法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