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迷就會苦   心悟就自在


 


阿信2012/02/21 07:11:01


前輩 您好:


不知前輩是否聽過禪宗,神秀VS慧能之佛偈?


神秀作: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作: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冒昧請教前輩如何解這兩首佛偈,神秀偈並與御書<一生成佛抄>之明鏡、闇鏡之譬「需深發信心,日夜朝暮,磨之不懈。如何磨之?但唱奉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云磨也。」有否異曲同工之妙?


承蒙存問,不勝感謝。


 


回覆:


「神秀」說的是修行者應有的姿態,然而也僅是著點於形式。


「慧能」取巧,講的是空話,連修行的形式也省了,然而他也未捉住生命的「本體」。


「神秀」的菩提樹、明鏡臺,「慧能」的菩提無樹、明鏡非臺,全是擬、譬,皆無法直指本地(體),故流於形式、流於空話,一個瞎忙、一個講空話,所以神秀、慧能帶給我們的理念是不牢靠的。


日蓮大聖人於「一生成佛抄」具體的指出生命的本地(體)是「南無妙法蓮華經」,引明鏡譬喻,相信自己生命的本地(體)是「南無妙法蓮華經」就是「悟」的狀態、不相信自己生命的本地(體)是「南無妙法蓮華經」就是「迷」的狀態。


大聖人更具體以「但唱奉南無妙法蓮華經」,此一確認、實踐自身生命本體的唱題修行,來擦拭、清除覆蓋「生命的本地(體)南無妙法蓮華經」的無明塵埃。


御書云:「折金杖而製種種物,形雖各別,出於金杖則一,爭形之異,其為金也,則無可爭。」(P.475


凡夫的我們雖各有不同的形體、不同的境遇,然而全是真金之人。只是一時無明落於污濁、穢臭的泥坑中,只要我們願意從這無明的泥坑爬出,清洗乾淨自然回覆原本「真金之人」的尊貴、莊嚴的姿態。這正是日蓮大聖人於此節御文給我們的啟示。


如何?日蓮大聖人此節的御文,不是要比神秀、慧能要具體、明確的多了嗎?所以如您所提,並非是異曲同工而是差別很大。


 


年輕時代時,非常欣賞慧能的這四句偈語,感覺意境非常高妙(愈年輕,追求的愈是不食人間煙火)


年紀愈長,真的覺得是空話、是取巧之作(但還是蠻佩服慧能的聰敏、反應力強),禪宗不是針對一般庶民而設,無法真正救濟到民眾的宗教,但對於自詡有學問、有慧根的特殊人等,或許真的很受用,可引導人往更高境界慢慢去


但是如果一個沒機會受教育,一直在紅塵中翻滾、掙扎的可憐人來說,怎麼辦呢?


一般庶民要的是具體,能體會其苦、能知苦同苦陪伴一起度過難關的,這樣的才真的稱的上是佛菩薩呀!


「一生成佛」顧名思義,就是由生至死這一輩子,即可打開原本存在生命中的佛界,真實的佛法、真正的宗教就是這樣,無時無刻的在每一個人——尤其是受苦的人之中,起著關心、共苦、開啟、拔苦,讓承受著業苦折磨的凡夫,能轉為如佛期待「眾生所遊樂」的幸福境涯。


心迷就會苦,心悟就自在。唱題並不是消極的等待改變,而是因唱題而提升自己的生命高度。因為有了高度,自然就可看清自己所處的狀況,更可以看到離開困境的途徑。深信這才是佛菩薩出世於這世間的目的。


 


微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風之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