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為何學會在信心鼓勵上強調「佛法講勝負」的觀念?(簡述)


回覆:


「佛法」二字總體的來說就是代表真理,真理是不允許有模糊空間的,若有模糊空間的說法,它必然不是真理。所以求道者的修行態度就必須有「勝負」的決心,也就是清楚明辨是非、對錯、善惡,無論在身(行為)、心(觀念)皆能正確的選擇及達成。


眾所周知「釋尊成道」的過程,釋尊戰勝了魔種種的誘惑、挑戰,結果成功「降魔」,魔敗退了。因為釋尊的勝利,所以才有之後我們這些眾生受到救渡。所以,一位佛法修行者的勝利,不僅僅是個人的勝利,也是與他相關的整個因緣網(以這位修行者為中心,擴大延伸周邊的人事物)得到勝利,這是一位佛道修行者對周圍有緣的眾生一種慈悲的展現,是一個偉大的菩薩道修行。


法華經有說:「諸法實相」,「諸法」是現實生活的種種現象,「實相」裡面有著真理貫穿其中。人生是現實的,所以佛法的焦點也是放在現實上,因為現實總是呈現許許多多的困難、障礙,眾生因此倍受折磨,所以信仰就是為了要戰勝現實而存在的。釋尊透過他的修行,親自示範給我們看,日蓮大聖人也是如此。因為他們勝利的超越了屬於人內心的、外在的魔境,以此教導我們所有眾生也是一樣,可以戰勝自己而得到如佛般勝利的人生,所以他們被尊為佛、聖人。


佛說:「娑婆即寂光」,逃避現實就不是《法華經》。《法華經》要將現實變成理想。所以佛法講勝負,不能改變現實生活的宗教,只能說是「沒有力量」的宗教。


一生成佛抄:「眾生心污,則土亦污,心清則土亦清。云淨土,云穢土,土無二隔,只見我等之心有善惡耳!云眾生、云佛者亦如此,迷時名眾生,悟時名佛耳!」


「淨土」,指清淨的佛之世界。相對地,「穢土」則是指因煩惱而污穢的凡夫世界。幾乎在法華經之前所說示的經典中,都把淨土與穢土說成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換言之,大家都認為:佛所居住的淨土與凡夫眾生所居住的娑婆世界(穢土),是二個完全不同的地方。一般不認同「佛法是講勝負」這樣修行觀念的人,即是如此的想法,他們不願面對現實,認為還有另外一個世界可逃避。例如,淨土經典中說示:在西方極樂世界中有阿彌陀佛居住的淨土;在藥師經中則說示:在東方淨琉璃世界中有藥師如來居住的佛國土。


然而,佛於(法華經教中)明確教示:無論是淨土或穢土,不是分別在不同的世界上。國土只有一處。那又是以什麼來區分淨土與穢土的差異呢?那完全是依據居住在其中的我們的心之善惡、自身的生命狀態及境涯來決定,可能是淨土也可能成穢土。(池田先生指導筆記)


在佛法的描述,人生此刻的心就如一間暗室(無明),當室內的燈開啟了(法性),黑暗就消失了。我們「妙法的信心」即是如此將大智慧引進自己的生命中,原本污穢的現實即會轉換為佛國淨土。


因此「佛法講勝負」即是「宿命轉換」淨化之道。依據「佛法的因緣法理」當我個人宿命轉換了,我周圍的每個人包括環境整個都會轉換這是道理,也就是一個幸福的人,他生活的空間裡所有的一切一定也都會呈現出幸福的樣像。


所以「佛法的勝負」不只是講一個人修行的勝負,當一個人因妙法修行的勝利,那會是一個家族的勝利、一個社區的勝利、甚至會是一個國家、世界的勝利。


這樣的佛道修行,才是真正佛所期待眾生的修行姿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風之信 的頭像
    微風之信

    微風之信的部落格~~~~佛曰:「悅可眾心」

    微風之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