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與宗門-本興院朋友對話七十四〕joseph的四個回應


 


回覆joseph


joseph2010/09/22 09:00 回應 /   joseph2010/09/22 09:24 回應


joseph2010/09/22 09:46 回應 /   joseph2010/09/22 16:01 回應


  


1、看到你連續四個針對這個議題的回應,感覺到你的焦躁,為你擔心。


2、立場不同,表現的方式、說法就是會有不同


我之所以對你舉出六祖檀經偈頌感到驚愕的原因,是因為你不斷為宗門的立場辯解,非常鮮明的表現是屬於宗門忠實的信徒。


宗門和學會全是以日蓮大聖人佛法為源頭,然而所表現的「風氣」、「氣度」是截然不同的。


宗門的特色是教條、僵化、權威,在觀察貴宗多位「信心強盛」的信徒中,他們部落格的內容即是如此表現,無法相容於其他相對立觀點的特色,也就是「排他性特強」,你不是也嚐到這樣的「排頭」了?貴宗成員連自己人都會這樣了。


相對學會則是秉持「化儀的折伏」的使命,一切也是以民眾為根本揮動著妙法廣布大旗。自然大聖人「活的法門」教義,我們可以自由寬廣的展現,「兼收並蓄」於其他宗教的言論觀念,「開會」成妙法的人本主義,共享守護民眾的理念。


試想,國若無民何以稱國,日蓮正宗若無半個信徒存在何義?世間若無眾生苦,何來尊貴佛陀的悲、智?相同的創價學會若不以民眾、會員為根本,創價學會何須存在?日蓮佛法、法華經精神根本在此。


立場不同可以表現的方式、說法就是會有不同,因此你種種的質疑無法跳脫現況的矛盾,而為矛盾所困僅能以部分的角度觀察,所以你無法真實體察日蓮大聖人、池田先生的真實的境界,才會出此質疑。這也不能怪你,一樓和十樓所看到景觀的寬、遠、深,是無法比擬的。


因此,可以看出你提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疑問第三有云:」的偈,joseph你的目的,也僅是想將此經文當作利劍,揮來砍我而已,你那有在尊重此「經偈」?連那樣的境界你都無法體會,當然日蓮大聖人、池田先生的境界你更是無法得知的。


 


3、你所舉池田先生的文句,也僅是部分的角度,我想主因是你對日蓮大聖人佛法精神的認識,其根本全是來自於「法主絕對」的信仰,可說全是認識不清的說詞。


更糟糕的是,如前面所說你僅是想「借文」製造矛盾,而想來逞你的言詞之快,毫無宗教悲憫之意,毫無宗教高遠的理想呈述,延續這樣的談論並無任何意義。


4、以宗教的情操來看個人的榮辱、得失等等何足掛齒?


Joseph,我想以下所舉這節御文,可會是比你所舉「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經偈要高妙的多了。請於此中秋佳節之夜共享之。


當體義抄(P532


法性妙理有染淨二法。


染法薰成迷,淨法薰成悟;悟即佛界也,迷即眾生也。


此迷悟二法雖二,然法性真如一理也。


譬如水晶玉,向日輪取火,向月輪取水,玉之體一,隨緣其功不同。


真如妙理。亦復如是。雖一妙真如之理,遇惡緣成迷,遇善緣成悟;悟即法性也,迷即無明也。


譬如人夢見種種善惡之業,夢覺後思之,是知皆我一心所見之夢。


一心是法性真如之一理,夢之善惡,是迷悟之無明法性,如是意得者,則可捨惡迷之無明,以善悟之法性為本也。


微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風之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