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像法 南岳、天台等亦唱南無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的略稱,梵名Sad.dharma.pundarika.sutra,音譯為薩達磨芬陀梨伽蘇多覽。鳩摩羅什將「薩」譯成妙、「達磨」為法、「芬陀梨伽」為蓮華、「蘇多覽」為經,而稱「妙法蓮華經」。
玄旨傳云:「一切經之總要者,謂妙法蓮華經五字也」御講聞書P844
有關第二十六品中「陀羅尼」的解釋
「陀羅尼」,漢譯為「總持」,含有「能持」、「能遮」之意。根據《法華文句》的解說,若牢記佛說就能「遮惡」、「揚善」。
「總持」意指,一切皆持、把一切教導銘刻於心。印度古代人們習慣用背誦的方式把重要的教說深植腦裡,不用文字記載流傳。「把師所說的教導銘刻於心」,相信這就是「陀羅尼」的本義。
「陀羅尼」的種類大致可分為三種。﹝1﹞擁有「憶持不忘」佛說的力量﹝聞持陀羅尼﹞,﹝2﹞把刻劃在自己生命裡的教導反覆提醒自己與他人﹝旃陀羅尼﹞,﹝3﹞守護正確傳持佛說者的短文﹝陀羅尼咒﹞。
大聖人直言:「陀羅尼者南無妙法蓮華經。」御義口傳又說:「其故,陀羅尼是諸佛之密語。」更說:「題目五字,是三世諸佛秘密之密語也。」(法華經智慧福運131期44頁)
三大秘法稟承事中教示:「題目者,有二意,所謂正像與末法也。正法雖有天親菩薩、龍樹菩薩唱之,僅是自行之唱而已。像法有南岳、天台等,亦唱南無妙法蓮華經,但為自行,不廣為他說。此是理行之題目。入末法,今、日蓮所唱題目,異於前代,是亙及自行化他之南無妙法蓮華經也,名體宗用教之五重玄之五字也(1061頁)。」
日蓮大聖人的思想與生涯(第三回)立教開宗 ◎小林正博 ◎江支地譯
1253年(建長五年)四月二十八日,日蓮大聖人於清澄寺立教開宗。
宣言的內容必須從破邪與顯正兩方面來加以考察。即對捨棄法華經與釋尊的念佛等加以徹底破折,及宣言末法的法華經——南無妙法蓮華經兩大項。這兩者有如車子的兩輪,形成爾後開拓大聖人佛法的弘通大道的牽引力量。
一、唱題行之創唱
先從顯正面來探討。十二歲時入清澄寺之後,經過鎌倉、畿內遊學,大聖人覺知南無妙法蓮華經是末法的法華經,是救濟一切眾生的根本一法,並確信唱題行才是與末法之機相應的實踐。
此南無妙法蓮華經果真是大聖人的新義?大聖人之前,是否有人提倡南無妙法蓮華經?如果有,說的又是什麼樣的信仰形態?這裡擬根據各種文獻,就這些問題加以討論。
(1)信奉法華經
首先,在大聖人以前信奉法華經就相當普及。在古代有:
1、飛鳥時代,聖德太子著有「法華義疏」。
2、奈良時代,背誦法華經是取得國家公認出家僧資格的條件之一。
3、奈良朝三十年間,命令諸國建立國分尼寺,書寫法華經十部藏於其中。國分尼寺稱作「法華滅罪寺」,大大推展了法華經在地方上的傳播。
從以上三例可知,以天皇家為中心的國家佛教或天皇佛教,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採納法華經。尤其國分尼寺一方面接受了法華滅罪的教理,一方面與國分寺共同擔負了護持國家的任務。法華經在教相上,全未觸及國家護持之事,在此時,由於時代的需求,被定位為護國教典之一。
進入平安時期,法華經的信仰形態是以追善為目的而寫經、講經盛行,於是被附加定位為追善供養的經典。
為追善而舉辦的講經——法華經會,可說是平安期法華信仰的主流,在奈良時代從「為天皇的法華經」普及成「為民間的法華經」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法華經會一般是指法華八講,一天講一卷八天結束。此外還有另加開結二經的「法華十講」,以及二十八品加開結二經的「法華三十講」。這些法華經會,由許多史實可知,多由天皇、貴族運營,同時也有廣大民眾參加。
持經者對法華經之普及民間有很大的貢獻。從文字上看,持經者與五種修行中的「受持」有關,其信仰形態上是專對法華經做讀、誦、書寫、解說的法華經專修者。但是在當時的文獻上,找不出專修唱題行的修行形態。
(2)題目之存在
南無妙法蓮華經一詞,在大聖人之前,就散見於諸文獻。
大聖人在「當體義抄」中記有:南岳大師的法華懺法云「南無妙法蓮華經」、天台大師云「南無平等大慧一乘妙法蓮華經」、傳教大師最後臨終的十生願記云「南無妙法蓮華經」,可見「南無妙法蓮華經」一詞,絕非大聖人才開始用的。
又881年,菅原道真的願文有「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妙法蓮華經」,十世紀末的源信的「空觀」文末有「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妙法蓮華經 南無觀世音菩薩」,1007年,藤原道長書寫法華三部經,於裝經筒的蓋緣刻上梵文「南無妙法蓮華經」,埋在吉野。又,1012年的千手觀音像刻有「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妙法蓮華經」之銘文,1180年左右的寶物集裡,載有唱誦妙法蓮華經的故事。
代表性的事例就有這麼多,可以證明題目早已存在。
不過,這些事例雖是唱唸的題目,但一般都是屬於與阿彌陀或觀音念佛並唱並修的。更進一步而言,這些不過是以唱題代替原本的經典讀誦罷了,就是說,這些事例都不是視唱題為救濟的第一實踐的題目。所以我們可以斷定:大聖人之前,沒有唱題第一、唱題專修的信仰形態。
我們既然無法從平安期法華信仰中找出大聖人標榜題目受持的背景,我們就必須從教理上題目所具的意義來檢討。
首先必須知道的是,法華經的經文中,並沒有解釋題號的教說。在這點上,天台是唯一的例外,他在「法華玄義」中,加上對題號教理上的解釋,這在法華思想史上,是應特別記上一筆的事。事實上,大聖人也將題目的逐字解釋讓於天台。
不過大聖人與天台最大的不同是,大聖人把經題本身視為信仰根本,應該加以流通。他認為南無妙法蓮華經唱題行,才是最符合末法根機的正法。
大聖人對題目持有這樣的見解,所以在「松野殿御消息」明言:「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則無一人。日蓮始於建長五年夏,至今二十餘年間,但唯一人。」大聖人是真正唱題的創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