煥發著「菩提之美」的生命
閱讀畫家「蔣勳」文章的筆記
「蔣勳老師」的書「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閱讀筆記及心得
(標楷黑字是筆記、紅字是心得、藍字是回響)
「美」使我們沈默,「美」使我們謙卑,「美」使我們知道生命同時存在的辛苦與甘甜,艱難與莊嚴。通過「美」,我們再一次誕生,也再一次死亡。
(辛苦與甘甜是需要以謙卑、沈默之心去接受,接受之時「艱難」在前,超越之後「莊嚴」呈現。)(真實的生命誕生,污濁、虛偽的生命死亡)
「預期」只是主觀的假設而已,假設如果一一實現,我們得意忘形,假設也就變成了執著。預期一旦落空,就要失望痛苦。其實,一條路走下去,因為處處可能都不盡如預期,也就處處充滿了繼續走下去的無限好奇與探險的快樂吧。
(所以不如自己的預期,而又能「無限好奇與探險」的走下去,這才是活生生的人生。)
繪畫裡常常用到「渲染」一辭。「渲染」一般自然會聯想到水墨的技法。
墨色凝固在絹帛或紙面上,原來是一塊死黑。經過水的滲透,經過濕潤的毛筆筆鋒一次一次的暈染然渲刷沖淡,墨色和紙絹的纖維滲透交融,顏色和質感都彷彿有水介入,發生了瑩潤的光的層次變化。
「渲染」是說水的滲透,「渲染」也是說時間一次又一次的經營琢磨。…………
藝術裡的美,常常並不是現象的真實,卻是真實過後的回憶。
回憶,需要時間的渲染。知道有一天,所有的現象都只是回憶,繁華也就耐的起一次一次的渲染了。……………有了「渲染」的審美,是開始懂得在時間裡修行了。
(用這樣來想,「絹帛或紙」是自己現在的生命,「凝固的墨色」是自身生命中的惡業,「清水」是妙法,「渲染」即是不懈怠的信心實踐。
一次一次的將清淨的妙法「渲染」於「煩惱不幸的生命中」。於是一幅煥發著「菩提之美」的生命之化呈現。)
(我們即是在時間裡修行,所以要具有「渲染」的審美能力,否則只是烏黑一片。)
美是和諧,並不一致。和諧基本的條件是個體的不同,音樂裡的「和諧」是不同音符聲調的配合,繪畫裡的「和諧」是不同色彩構成的互補關係。
(說的真好,學會的組織不正是如此,為了一次偉大有意義的活動,「聲調的配合」、「互補的關係」多麼重要。)
(妙法是和諧之法,和諧的根本正是在「對他人的尊重」,所以「聲調的配合」——即是協議、溝通,達成共識,「互補的關係」——即是體諒、包容,以己之長補其之短,完成每一次諸多生命匯集出和諧之美的表現)
為了下一步的人生,需掌握現在的奮鬥。
有人問:
許久沒有讓自己的心情沉澱一下,思索著反省著,下一步該如何走的更好?
我認為:
人生中美好的下一步,總是在「現在」的全力以赴後,被打開。
美好的計畫,勝利的現在,光明的未來。
(朋友的回響)
好棒的一篇文章
就如同影片中繪畫大師的老師說的,畫不是由筆描畫出來的,而是用手推('禿')出來的。
繪畫中力道的輕重是經驗的累積,面積的取捨是境涯的呈現,色彩的豐富是智慧的搭配。
人生也是一樣,總是朝著和諧努力。古人智慧講的中庸之道,正是美的表現。
謝謝大哥的分享這是我的啟發----00
00:
您好~~ 我是000, 您的文章每每都是我的精神食糧, 蔣勳老師一直是我很欣賞的一位老師,去年他在科學園區台灣應用材料所舉辦的藝文季一系列,我去聽了四堂課買了一系列的有聲書,很喜歡蔣老師把"美"或藝文給生活化,像是學會的藝文社區化, 但今天發覺郭大哥你把"美"用信仰角度更昇華生命化。
好~讚嘆!! 這不只是筆記更是把佛法更普遍化。大哥, 真是謝謝您每次分享您的資訊,說資訊真的是太狹小,對我而言也是一種前輩您的姿態,有您真好!!謝謝~~
00:
謝謝妳的誇讚
能聽蔣勳老師的講課,深信會是一種幸福。我曾在廣播中聽他多次的演講,前陣子在書店看到他一本新書「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賣了下來在這本書中有了許多的啟示,這篇筆記也是從這本書摘記下來。(其中的一首詩「願」寫得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