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他共利的菩薩道實踐,就是地區勝利的方向

 

〔閱讀筆記及心得〕

池田先生說:「我們的擴大是幸福勢力的擴大,善的勢力擴大。」其實這樣的行為,正是尊貴的「菩薩行」。

任何社會、個人也好,如果他失去了福運,就會往不幸的方向。而要重新拾回福運就需要一個正確的信仰、正確的觀念。努力的將妙法的信仰散播,正是將這〝正確的信仰、正確的觀念〞植入人心、植入社會,這樣的努力於個人會有大的功德果報。

佛曾這樣的教示我們:「自他共利」。也就是說,只有在幸福的人群中,才有幸福的個體。我們眼前的奮鬥,其實也是在為〝台灣〞我們所賴以生存的這塊土地,的福運的延續而努力,我們是很了不起的。要以此榮耀的心情來參與這樣的擴大運動。

法華經菩薩道修行的重點是「覺他」的實踐(廣宣流布)

勝利絕對是在時時刻刻的「前進」中累積而成,而時時刻刻的保持前進的姿態,則是生命中要擁有令其前進的動力。

如菩薩修行的「六波羅密」中的「精進行」,大聖人說:無雜曰精、無間曰進。

「無雜」就是對妙法純然無疑的確信。以此大確信帶動大智慧、大喜悅。

「無間」就是沒有間斷的前進,此一前進的動力,它是一種喜悅,是一份朝向光明的希望,其來源就由無雜的信心產生。

這樣的前進之道,就是菩薩道的修行,菩薩道修行的重點是〝覺他〞的實踐(廣宣流布)。所謂的覺他(廣宣流布)的實踐:

就是將自己覺悟的喜悅、感動、幸福這種感覺,以共享的心情有力量的來告訴周圍的人,並引導他們進入妙法的光明世界。

積極的將光明、喜樂灑向周圍有緣的人,周圍的人幸福了,快樂了才有我們個人真實的幸福。

自他共利的菩薩道實踐,就是地區勝利的方向。一個勝利的地區﹝幸福的社區﹞,會有不幸的家庭存在嗎?就好像〝寂光土〞﹝佛所住在的地方﹞中會有地獄般痛苦的佛嗎?當然是不會的。要有如此光榮的心、喜樂的心前進。

勝利就是,以身為學會員光榮的心全力以赴的實踐、奮鬥。

 

煩惱、挫折、困難、失敗……等的累積叫做〝人生〞。克服煩惱、挫折、困難、失敗……等的過程叫做〝幸福〞。

拿破崙:「我的力量是出自我的光榮,我的光榮是得自我的勝利。」唯有不斷〝勝利〞,才能持續〝光榮〞及〝力量〞。唯有勝利才有光榮,唯有廣布的勝利,才有人類的幸福。

一樣的意思,要戰勝困難的環境,就是要擁有一顆〝為廣布奮鬥是光榮〞的心。以一分光榮的心,擁有了妙法的智慧,智慧中產生了克服困難、轉換宿命的菩薩道的實踐,在這樣的實踐下一顆顆勝利的果實豐富了我們的人生,光彩了我們的生命。

我們無時無刻都要認清,現在對自己一家、支部、地區、……而言什麼才是〝勝利〞。一定要絕對不動搖,朝向應到達的目標,一直前進、一直奮鬥。所謂勝利不是勝就是敗,沒有平手的所以要奮鬥到底。

無論再堅固的要塞,若陷入守勢注定會敗。要徹底前進、前進到底,才會有勝利光榮。當指導者疏忽地認為,這個城堡(地區)大慨沒問題吧!此時就已經敗北了。所以不可逃避向前進,因為勝敗是出自領導者的一念。

絕不氣餒,這是身為將軍最重要的素質,不管發生任何事也不動搖,絕對不會有已經不行了的想法。應以光榮的一念「前進勝利」,打破一路在前阻礙的難關,這才是真正的指導者、信仰者。大聖人的佛法是煩惱即菩提,遇到障礙就是前進最好的機會。

我們都知道: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成功永遠需要努力。一分耕耘如果沒有福運,不見得會有一分收穫,空轉的人多的是。我們就是想要在生命的根部注入福運的養分,所以才來信仰、活動,不是嗎?

所以,不管多繁忙、壓力多大,切不可忘失了以信心為根本這件事。而您於此時刻是超越了。

有道是:根本作正確了,枝葉自然就茂盛。為了能擁有如此的信心,就只有重複祈求、挑戰、超越,別無他法。

以花瓶為例,往往感覺生活壓力超大時,已經是到了瓶口最窄那一部分,如果無法超越,勢必又掉回瓶底,過去令自己受苦的事情就會重複的出現,折磨自己。反之,一但衝出瓶口,就海闊天空、一片寬廣了。

當感覺生活壓力超大時,又想要積極的去克服它時,依目前這樣的現象來觀察,已是要衝出瓶頸的時刻了,接下來的堅持很重要,所有負面的情緒一定要克服,否則瓶頸之後廣闊的天地是無法獲得的。

湧出品說:『地湧菩薩,如蓮花在水』。蓮花開在泥沼,泥沼越深,越能開出碩大的花朵。婆婆世界就是泥沼,其間才能開出功德的花朵,幸福的花朵。以此實證來救人的就是地湧菩薩。這是我們的誓願,所以一定要克服眼前的煩惱,才享受的到後面“眾生所遊樂”那種悠然的境涯和功德。

今世為人的目的,又能碰到妙法的信仰,就是為了要好好的來轉換、淨化本身的宿命,好好的來累積無量的福運。也是為要完成廣布的使命,如此的因緣我們才會加入創價學會。

而在學會中,照顧部員、家庭訪問,這也是我們佛道修行的一部份,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份。

認真於佛道修行,就像拳擊手每天的認真的練習一樣,也許每天得揮拳千次以上,但這是成一位選手必要的修行。如鋼琴家也是一樣,每天練才會表現得非常好。

做佛道修行也是一樣,每月的家訪及照顧部員,其實正是菩薩道中的「自他共利」的實踐,在真心照顧他人之下,無形中自身的惡緣也會因為這樣而被消除。

所以「家訪」是成就菩薩道的基礎,而且平日在活動中學習的佛法,會因為在真心照顧會員中,而成為自身的智慧而引領自己走出迷惑的人生。

像這樣的辛苦,大家都有經歷過,以前的辛苦累積到現在,全都會變成最幸福的功德實證。要相信為佛法的付出,是不會白費的。這一切都是因果法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風之信 的頭像
    微風之信

    微風之信的部落格~~~~佛曰:「悅可眾心」

    微風之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