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之所向  任其馳思

 

閱讀筒器抄有感

在寒流來襲身感寒冷之時,數日間倦窩在棉被中取暖避寒不思進取,然今日在最感寒冷之時,恰翻閱讀到《筒器抄》這篇御書,其實這篇已讀過數次,只是這次對御文最後大聖人對他當時處境的描述,深受感動。

這篇御書是日蓮大聖人五十九歲時(大聖人是在六十一歲入滅),在身延寫給秋元太郎的書信。據文末記下的日期是正月二十七日,是最為嚴寒的期間。而且是從去年的十一月就不斷的下雪。

在這樣嚴酷的環境下(請參閱抄寫的御書文段)確有那樣聖潔高貴的境涯:

爰結庵室於此,而脫困於天雨

剝木皮為四壁,以自死之鹿皮為衣,春折蕨以養身,秋拾果以延命。

庵室七尺,雪高一丈,四壁結冰,軒垂冰柱,恰如莊嚴道場之瓔珞

室內雪作米積,(將室內積雪視為囤積穀米)

衣為冰封,宛如鴛鴦之羽凍結。

盛雪觀之為飯,飲水思之為漿志之所向,任其馳思

 

慶幸有一遮雨之處,生活的一切取之於大自然,雪淹道場、四處結冰卻能將之視為「莊嚴道場」。

衣為冰封,宛如鴛鴦之羽凍結。實在是大聖人對自己身處嚴寒之境最為深刻的描寫,深刻到當閱讀至此時會令人心痛、令人落淚,然而日蓮大聖人卻將之比喻為「鴛鴦之羽」,大聖人生命是如此的聖潔、超越時空環境自由自在。

而這一切全在於大聖人所說的「志之所向,任其馳思」而得到「色心的解脫自在」,日蓮大聖人的志向即是在「眾生成佛」、「妙法廣宣流布」。

因此我們於此篇御文可看出,日蓮大聖人身處此惡劣環境,仍熱情洋溢的振筆不懈,長篇的為弟子秋元太郎解惑進而激勵信心。實讓身為信仰妙法、日蓮大聖人佛法的信徒(弟子)的我,深感信行學之三事、廣宣流布之奮進,不可拖詞而有所懈怠才是。

和我分享此節御文感想的好友,不管如何的不如意絕對不及日蓮大聖人此刻之苦的萬分之一,不要身陷世間小苦,而失去了「志之所向,任其馳思」此能解脫一切苦,的日蓮大聖人慈悲的廣布精神,我們一起加油了。精神振奮身體也會跟著發熱、發光。(2013/12/28)

 

〔抄寫的御文筆記〕

筒器抄(致秋元書)  

筒器三十及皿盞六十,敬領。……………

(此)山在波木井鄉內。入戌亥方,有二十餘里之深山。北為身延山,南鷹取山,西七面山,東天子山,四山環立如板。其外有四河環繞,由北向南是富士河,由西向東是早河,此在後方。前方由西向東是波木井河,其一支流有瀧,名身延河,是中天竺之鷲峰山移來此處者耶?將又是漢土之天台山來此耶?

此四山四河之中,有一握之平地,爰結庵室於此,而脫困於天雨。剝木皮為四壁,以自死之鹿皮為衣,春折蕨以養身,秋拾果以延命。

自去年十一月降雪,換年至今正月不絕。庵室七尺,雪高一丈,四壁結冰,軒垂冰柱,恰如莊嚴道場之瓔珞。

室內雪作米積,本是無人之地,今更以雪深道塞,訪者絕跡,現身償八寒地獄之業,生未成佛而似寒苦鳥,頭之不剃當如鶉乎?衣為冰封,宛如鴛鴦之羽凍結。

如斯之處,舊友不來,即弟子等亦棄不為顧,而竟蒙以此器見贈,盛雪觀之為飯,飲水思之為漿志之所向,任其馳思P.1121

弘安三年正月二十七日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風之信 的頭像
    微風之信

    微風之信的部落格~~~~佛曰:「悅可眾心」

    微風之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