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使命就不會有實踐    沒有實踐就不會湧現智慧


 


 


20120516joseph2012/05/16 10:09 回應


由於日蓮正宗在教義上的排他性,正好也造成其在宣教方面的保守性;不過,硬要把「保守」等同於「墮落」,就這就很牽強了!經營教團又不是在拉保險、做直銷,如果一個宗教是良善的,哪怕只有一個人在修持,就有其存在的意義。


 


回覆


您說的是,那同源「日蓮大聖人佛法」的創價學會,為何就不一樣呢?


「排他」」「保守」我看僅是一個說詞吧!宗門僅是形式上的擁有日蓮大聖人的佛法,忘掉了日蓮大聖人真實佛法的本義才是關鍵。


法華經的根本精神「十界互俱」,依此延伸出來的「二乘成佛」、「惡人成佛」、「女人成佛」、「如我等無異」、「當起遠迎。當如敬佛」、「此御本尊非他處可求,只在持法華經唱南無妙法蓮華經之我等眾生胸中肉團。」、「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廣宣流布於閻浮提無令斷絕」………等等,如此日蓮大聖人「以人為本」如此的,非常開放、非常平等的廣宣流布的觀念,宗門為何就沒掌握呢?


就是宗門沒有使命感的原因,沒有使命就不會有實踐,沒有實踐就不會湧現智慧。沒有智慧當然「故步自封」,等待時代的淘汰。


Joseph如您的論述,是可以確定宗門,不具有宗祖日蓮大聖人的根本智慧,所以僅能運用日蓮大聖人佛法中形式的東西,如您所說「排他性」的東西——「四大格言」,宗門越是堅持這種排他性強烈的「四大格言」,當然就是越發的保守,最終將自己綁死無法成長。


日蓮大聖人佛法中「四大格言」是妙法廣宣流布的「方便」,藉著訶責「謗法、背法」的修行者及眾生,藉以喚醒眾生生命中本有佛性。


「四大格言」不是日蓮大聖人的根本法門,時代不一樣了訶責的方式就不一樣了,有的時候要訶責、有的時候要鼓勵,要依時而為之。


如日蓮大聖人於「撰時抄」的教示:「天台云:『適時而已。』章安云:『取捨得宜,不可一向。』等云云,釋意謂:有時受謗,可暫不說,有時雖受謗,仍須強說。」


又,訶責或鼓勵眾生信受法華經的根本精神,正是源至於「十界互俱」這種普遍成佛的法華經精神。


宗門停留在如您所說:哪怕只有一個人在修持」,這不是法華經及日蓮大聖人佛法的本義,法華經及日蓮大聖人佛法的本義是「廣宣流布」「萬人成佛」。


如〔法華經智慧六筆記〕:


「萬人皆能成佛」,就是佛的悟達、法華經的結論。同時,「使萬人成佛」也是佛、菩薩的目的以及廣宣流布的實踐。


如此的不依宗祖的遺命奮進,永遠的在原地踏步停滯不進,這不是墮落不然是什麼?


 


你所推算:「42年(1930-1972)之間法華講員居然是『零』成長!」(2012/05/15 23:21)這是極有有(可)能的推斷!


 


回覆


您可是承認了宗門的「化石」現象了!其實不是由我推斷,是由您所提的數據的到的結果。


 


剛好這也顯示:創價學會員的大量增加,對於宗門而言,並沒有實質上的意義。而在 黃助理 教授文中也提及:「(學會未遭破門時)學會的會員數是僧團所掌握人數的數十倍。」所以,日蓮正宗與創價學會原本就是兩條沒交集的平行線,日蓮正宗藉著傳統清理門戶的方式,與一群「編制內、管制外」的成員劃清界線,這確實也是最為明確的決斷。


回覆


您於此段文中說:「剛好這也顯示:創價學會員的大量增加,對於宗門而言,並沒有實質上的意義。」這就是說明了您的宗教觀,契合了宗門的「僧上俗下」這種權威差別的觀念。


這種觀點明確的已是違背日蓮大聖人弘教的精神,如生死一大事血脈抄的教示:「總之,日蓮弟子檀那等,無自他彼此之心,成水魚之思,異體同心,唱奉南無妙法蓮華經之處,是云生死一大事之血脈也。


joseph請注意御文中的「日蓮弟子(僧)檀那(俗)等,無自他彼此之心(無差別)」,無怪宗門無法弘揚日蓮大聖人的佛法。您的論述再一次突顯了宗門違背日蓮大人精神的事實。


自己無法成長卻怪罪別人的成長,什麼叫編制內、管制外講明了就是無能,人都交給你了(您所說的:編制內),你卻無法來教化他們(您所說的:管制外),最後卻要用「清理門戶」來處理他們,這又確立了一項「愚昧」,無能加愚昧必然昏庸腐敗最後滅亡,歷史都是如此。


當一個團體中,有一群人想要將另一群人以「清理門戶」的方式來驅逐處理,而且還是極少人數要將極多人數「清理」,這就是三毒生命(貪瞋痴)的表現。


可悲,一個本應要引領眾生往幸福和樂的方向前進成長的僧團,卻是被三毒蒙蔽成這個樣子,這樣的僧團還妄稱是「尊師」,還能期待眾生將他當作修行者尊敬?


難哪!!!


 


關於創價學會被破門後的「宗門實質信徒」人數,我覺得:1991年《宗教年鑒》統計的約56萬人、我用正本堂供養金比例推算的19萬,還有你推算的8萬,可能都是「高估」的結果。


因為大石寺在1994年辦了一場「地涌六万大総会」,所以這更顯示:日蓮正宗的信徒人數在創價學會的「廣布」之下,不僅沒有增加,還減少了將近2萬人;不過,因為離開的都是「學會員」,這對宗門來說應該也是:「去亦佳矣!」


事實上,在創價學會被破門後,日蓮正宗因此流失的信徒越多,越顯示出:「創價學會的廣布」對宗門越沒有實質意義。


 


回覆


這種謬論您也說的出口?您是在說風涼話?反正您不是宗門的成員。


但如您所說,那宗門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作為一個觀光勝地靠收門票過日子?


 


至於,日蓮正宗於1991年之後的發展狀況,從幾場總登山就可得知:宗門將創價學會破門,不僅讓宗門恢復以往的平靜,更讓宗門的宣教情況恢復生機。


平成6年(1994年)、地涌六万の年、地涌六万大総会


平成10年(1998年)、革進の年、十万総登山(客殿新築落慶記念)


平成14年(2002年)、法礎建立の年、三十万総登山(宗旨建立750年・奉安堂落慶記念)


平成21年(2009年)、正義顕揚の年、七万五千大結集総会五十万総登山(立正安國論正義顕揚750年記念)


 


回覆


您舉出的這是總目標,是預期的數字,問題是有達成嗎?達成率是多少?講空話誰不會。


我們去年的「珍愛地球真愛台灣希望展」還達到四百萬人的參展呢!


 


因此,日蓮正宗信徒1994-1998年成長率1萬人、1998-2002年成長率5萬人、2002-2009年成長率28571人,這再對照你提出的:「42年(1930-1972)之間法華講員居然是『零』成長!」(2012/05/15 23:21)就足以顯示:創價學會的廣布沒有意義、曾任法華講總講頭的池田會長,對法華講也沒有任何建樹。


 


回覆


這是需要再確認的:42年(1930-1972)之間法華講員居然是『零』成長!」這是依據您提出1%的數據所得的結果,不是我無端所說的。


明確將宗門化石現象指出的是您——joseph


數據中,寺院由87所增加為671所,僧侶47人增為645人,總本山的面積比原來的增加約十倍,這會是對法華講沒建樹?會是對宗門沒意義?您是矇著眼睛在說話嗎?


 




再次附上黃教授的表格


日蓮正宗和創價學會決裂前後的變化(這個表格在2009年間就因和您們討論出現過)


































資料來源



年份



當時狀況及相關事件



統計數字



根據明治政府內務省1904年的調查資料



1904



日蓮宗富士派



計有寺院87所,僧侶47人,信徒28,419



根據1932年刊行的「宗教大觀」統計



1930



創價學會成立之前



日蓮正宗有寺院69所、住持51名、和8萬檀徒。



日本文部省文化廳1990年「宗教年鑑」


 



1990



創價學會與日蓮正宗合在一起時



日蓮正宗的寺院增至645座,信徒總人數達到1700多萬人,映現出創價學會的積極拓展之功。



1991年「宗教年鑑」的統計



1991



199111月日蓮正宗本山向學會寄發「破門通知書」,雙方正式決裂。



日蓮正宗就有寺院671所,教會35處,其他單位6處,教師635人,信徒約56萬人。



在日蓮正宗總本山大石寺發行的「日蓮正宗入門」一書的附錄「日蓮正宗的現況」



2002/1



200年的信徒人數反較1991年萎縮,可能是因為1991年與創價學會分裂,部分信徒尚未退出。



日蓮正宗有寺院667座,教會34所,出張所(辦事處)11處,海外寺院和布教所21處,教師總計824人,信徒人數僅約35萬人。



本資料來源


南華大學宗教所助理教授   黃國清 的論文


日蓮正宗在台布教歷史及其重要宗教觀念/刊於「世界宗教學刊」第八期200612月(網路可下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風之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