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過程的小節來決定一個人的結果


 


 


關於 池田 先生所指導:「我一直相信,能持續的溫暖的鼓勵和尊重每一個人,就是一切勝利的根本。」這句話深刻的打動人心,能受到這樣的一位前輩鼓勵真是幸福!!


~信心的園地,往往也發現有許多幹部台上說法和台下做法不同甚至,只是聽到單方面說詞就去否定另外一方(未經求證而下定論)面臨這種情況,真是無言.........


 


回覆:


為了打開這個結,我們來學習天台八教中的化儀四教(八教:包括化儀四教和化法四教)


化儀四教被說成是藥方。佛教化眾生如同懸壺濟世,不僅要辨證施治,還要對症下藥,這就是下藥所依據的四種藥方:


  一、頓教。這是最便捷的理解與修習方式,不需要經過階次,可以頓至佛果。這就像乘火箭入太空一樣,一點火頓時騰空。這是需具備慧根的。


 


所以有頓悟慧根的學會員,他在組織中不一定是居於高位。因為他能在學會的團體中,很快的、很短的時間就掌握住,妙法信仰的核心而得自在解脫。


 


  二、漸教。這是最穩妥的理解與修習方式,一個階次一個階次的,清晰可數。一般說來,以(別教歷劫修行)菩薩修行為例,是五十二個階次,其中又分若干個階段,大約十次一段,最後還有兩個最高級的階次。這對凡夫俗子來說,等於給了一架登天的梯子,雖然要一階一階地攀登,萬分緩慢,但最終可以上到比諸天還高還妙的地方去。


 


學會組織中的幹部大致是這樣一步一步往上走,有時職務是往上調,修行的境界卻是往下走,然後碰到鼓勵,他又會往上走,這樣上上下下看似互相折磨但這也是修行呀。只要他能堅持的夠久,就能如「漸教」的過程般最終達到慈悲的菩薩界、溫暖的佛界。請勿以過程的小節來決定這人的結果。


 


  三、秘密教。這是很特殊的理解與修習方式,但中國人並不陌生,所謂「因材施教」,與此相彷彿。佛祖有時為這個人講頓教,有時給那個人講漸教,這些人各自得到教益受用,但相互不知道對方所體會的為何?所說「秘密」,即指「互不相知」。這即是指「同聽異聞,互不相知」,各人聽到與自己相機相應的道理,所以稱為秘密教。


 


所以,那位讓你無言的幹部,因「同聽異聞,互不相知」的關係,加上對生命與生命之間慈愛、溫暖的感應上不足,所以他的表現和你的反應自然無法接軌。


 


四、不定教。這是很普通的理解與修習方式,大家一同聽講,彼此互知,理解卻不同。哪一個課堂不是這個樣子呢?從僧到俗,從古到今,概莫能外。這即是指「同聽異聞,彼彼相知」,但有不同的理解,所以稱為不定教。


不尋常之處在於佛陀說法,能使在座的都獲益,該聽頓教的就聽到了頓教,該聽漸教的就聽到了漸教,還能使聽頓教的得到漸教的益處,使聽漸教的得到頓教的益處。


 


所以囉,應屬於妳的那個不定教的「同聽異聞,彼彼相知」的理解,是「由漸得頓」呢?還是「由頓得到漸的益處」?或是更糟糕的「由頓得到漸的壞處」?


 


再問:


深奧啊~~ 仍在咀嚼中~~ 「由頓得到漸的壞處」?
抽離自身以第三者來看? 不甚理解~~


 


所謂「由頓得到漸的壞處」即是,因「頓」而有了智慧令人尊敬,然而卻因為「漸」的年資,在組織中逐漸得到地位、得到權力(利),因而「利令智昏」喪失頓悟的智慧,在組織中成為權威的腐敗者。


 


感謝解惑,總算明白了~~ 3Q!!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風之信 的頭像
    微風之信

    微風之信的部落格~~~~佛曰:「悅可眾心」

    微風之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