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求的源頭力量即是唱題


 


 


〔分享討論〕


請教:有人說(求的越多,欠的越多)所以不要祈求,不要唱題,這樣對嗎?


 


回覆:


這樣的觀點是有偏差的,其實唱題與祈求的關係,就譬如「吃飯會獲得健康」是一樣的。依所舉的例子:


唱題:就如吃飯


祈求:就如想獲得營養健康的人生


因此,為了達成祈求的目標就需要實踐唱題行。所以,以信仰的角度來看唱題和祈求的關係:


實踐唱題行:是宿命轉換增添智慧、福運


祈求:是將唱題湧出智慧、勇氣的力量,達成改革目標。


池田先生指導有說:「有問題才要祈求」。他說:「佛法裡說「煩惱即菩提」,人生就是接連不斷地面對各種問題,因為是凡夫,當然會有許多問題。正因為有問題才要祈求更好的解決方法,努力使煩惱轉換為菩提。把煩惱作為發展和前進的食糧。為廣布的煩惱必會成為自己本身永遠的幸福。


祈求的重點是,「把拯救別人的祈求和行動擺在前面,這就是菩薩行。」


依據這個重點, 池田 先生指導:「信仰的根本、佛法的根本在於『祈求』,而不是以外表和職位來決定一個人的境涯。因此,希望大家能廣泛地、真誠地祈念,祈念廣宣流布認真祈念大家幸福,在此同時亦會得到自己的幸福。在這樣的祈念裡,會積聚無限的福運。菩薩在想自己得救之前,首先立誓拯救眾生,把拯救別人的祈求和行動擺在前面,這就是菩薩行。


而祈求的源頭力量即是唱題,如御書所指出:


妙法華經第八云:「受持法華名者,福不可量」。(P974


大聖人於此直接說出唱題的功德。


並於此文段說出唱題的功德有多大:


一切事皆有其所詮樞要。法華經一部之肝心,即在南無妙法蓮華經之題目。朝夕唱題,正如整讀法華經一部,唱二遍是二部,百遍百部、千遍千部,不退之唱題,即如不退之讀法華經。天台六十卷文,其釋如是。(P1478


 


今、法華經,納四十餘年諸經於一經,聚十方世界三身圓滿之諸佛,說為釋迦一佛之分身諸佛,故一佛一切佛,諸佛皆納於妙法二字。故唱妙法蓮華經五字之功德莫大也。知諸佛諸經之題目,是法華經之所開,妙法是能開,故須唱法華經之題目也。(P12


 


若能進一步如 池田 先生指導,為廣布的大誓願來祈求,必會如日蓮大聖人所說:


國中諸人,一人、二人,乃至千萬億人,若使俱唱題目,必出乎意料,有眾多功德集於汝之一身。其功德如大海之聚露水、須彌山之積微塵。P1292


 


所以,唱題是修補自身生命中福德之不足,祈求則是彰顯所得福德成為福報滿滿的人生。


怎會說:(求的越多,欠的越多)所以不要祈求,不要唱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風之信 的頭像
    微風之信

    微風之信的部落格~~~~佛曰:「悅可眾心」

    微風之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