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是自己照亮自己的明鏡
學會像一個大家庭,有些會因為不喜歡某人,就不參加他出現的活動,這要如何是好?
觀點分享:
這是她迷失於信仰的目的觀,被她自己的執著、任性的業力牽引而不自知,甚為可惜。
這世間本就沒有沒有圓滿的人,也因此在社會中我們會選擇和和得來的交往,和不來的就閃避這是世法,正是因為在世法中我們感覺了有煩惱、有阻礙所以我們才選擇了創價學會這個修行團體。
什麼叫做「修行」?就是要以正信、正智、正行去面對自己人生中所厭惡的人、事、物進而去挑戰、超越。如此真正的佛智、福德才會湧現,宿命才會轉變淨化。如此為了逃避「不喜歡的人」而逃避修行,豈不損失?
在佛法中佛明確的教導我們這社會即是一面鏡子,生活中的種種喜歡的也好、不喜歡的也好,全也都是自己生命中因果的投影。逃避自己不喜歡的人、事,其實也就是在逃避自己人生中的問題,如此逃避的人生態度是無法解問題反而更讓問題的陰影擴大掩蓋了自己。
戶 田 先生曾教導我們「佛法包括自我觀、人生觀、社會觀、宇宙觀,談到自我,要了解自我並不是這麼容易。因為自己不了解自己,會產生無明引發的惡緣,而自己的人生中招致想像不到的困境。
但是信心是自己照亮自己的明鏡,也是去擦拭生命這鏡子。對御本尊南無,持續的信心鍛鍊,自己就可清楚的看清自己,讓自己了解自己。
佛法是講道理,脫離道理如何祈求也不會應驗。立於道理做自身的磨練,如此就不會有無明的顯現。而能確立看清自己,能看清自己這就是自我觀的確立。創造一個對於低次元的煩惱不動搖的自己。
又,御書有如此的教示:「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世間之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深深體得佛法,也就是通了一切法,通了一切法就等於,通了正確的社會觀。
總而言之,大聖人的佛法,是可以在這一世,將一生中一切的宿命轉換的佛法,成就以後生生世世為佛的境界所包圍,而過著常樂我淨的生命的連續生活,是如此的教示我們。
因此在今世的信心是多少會有難,會為些許的宿命而在生活中,感覺到辛苦,但從三世永遠來看,此生所受的苦難,則實在是很小的,要有如此想的去精進才可以。
為很小的煩惱而左右,實在是很愚笨。我們立於為法廣宣流布,渡救眾生的大煩惱立場,就不會為小的煩惱左右而迷失。在此就可感受到,信心受到鍛鍊的幸福境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