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穫得自在的人生?


御書:「夫佛法以勝負為先,王法以賞罰為本。故、佛號世雄,王名自在。」P1213覆四條金吾書其九)


「負」就是束縛,「勝」就是自在。


生命的勝利,最好的獎賞就是獲得「自在」。


不要輸給了自己,被自己束縛了。


妙法的實踐,是讓自己成為「自在王」的最高秘術。


離此,一切皆是束縛。(心得)


「自在」的人生是取決於「處世的能力」,佛之所以稱為「自在王」就是因為他能解決一切迎面而來的問題,甚至可以洞察尚未發生的問題,而在問題未發生前就已解決。


而我們則是處處「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發生問題後才來想要如何解決,甚至不知如何解決。


而往往在面對解決問題的時候,又是情緒性的表現多於思考,反而造成問題越處理情況越糟糕。不是嗎?


而佛的「處事能力」則是來自於「智慧」,然而這種智慧是如何產生?


在我們每日勤行的經本中有:「令離諸著」這樣的經文。


要知道,使人不幸的元兇,即是「執著」於種種事物的心。因為執著而產生種種的錯誤行為,因此無形中就會為人生,帶來種種的苦果。


若照經文字面的意思,是遠離執著之道。


然而,法華經的心並不是斷絕煩惱,而是以妙法為根本時,能將煩惱原原本本轉換成菩提,此稱為「煩惱即菩提」。


日蓮大聖人在御義口傳裡,說示:「離字可訓為明」,教導我們「離」的本意為「明辨」。


「令離諸著」在大聖人的佛法讀為「明諸著」(明白種種執著的來與去,明白種種執著會發生什麼樣的後果。)。所以,並不是遠離執著,而是能明白看清執著,亦即,不是捨棄煩惱、執著,而是正確地看清煩惱、執著,使其成為邁向幸福的原動力。


重要的是,不要被執著玩弄,要運用執著,看清執著。


釋尊曾說:「我看見人心上紮了一支無形的箭。(好痛不是嗎?)」所謂「一支箭」,一言以蔽之,就是「對差異的固執」。


事實上,所要克服的「無形之箭」並不存在於「某個人」或「某件事」,這些外在的現象,而是在自己的內心。


所以,克服對人的歧視意識(包含對自己的歧視,即是自卑)、對差異的固執(情緒性的面對人、事、物),從這裡開始,學習佛的智慧,實踐佛的指導,「明」這樣的境界,漸漸的、自然的就會在自己的生命中浮現,照亮了生活的種種,束縛人生的昏暗就會遠離。


人在這一生的過程中,是要墮入更深層的惡?還是能把流轉方向由惡轉向善?


然而信受妙法的我們,一定會因為一念的改變,能使生死的流轉從惡轉向善。


大聖人於一生成佛抄中徹底教導,若不變革自我之一念,就無法成佛。無論是誰,都能成佛。而且能以此身成佛,更重要的是,一定能在這一生之中成佛,而明示出這偉大成佛之道的唱題行。


所以唱題的目的不是在尋求依賴,而是在唱題中湧出「自我變革的一念」,這樣的智慧及實踐的勇氣。


唱題含有以信心為「因」(這是明的智慧),以湧現佛界生命為「果」(這是穫得離的自在)的一念之「因果」。


無論是苦是樂,或從事自行化他的修行,若能持續此因果一念之唱題者,就能將唱題所含有的成佛之因果功德,作為自身生命之骨髓。這時,此人生命即會顯現堅固的佛界生命,這就是「一生成佛」。(也就是自在的人生)


戶 田 先生曾說:「能讓我們明確地看清執著的就是御本尊(所以要唱題)。我想你們都有自己的執著,而我也有我的執著。也因為大家都有執著,所以能過著多彩多姿的人生,必須認真執著於事業、折伏。然而,能把執著變為不使自己痛苦的執著就是我們的信心(這就是佛智)。不為執著驅使,必須靈活運用執著(這就是處事能力),獲得幸福。」


「達到認清執著,運用執著的境涯」「不用害怕執著,過著多彩多姿的人生」這種生存的態度正是大聖人教導的「令離諸著」的自在人生。


 


參閱:方便品壽量品講義,一生成佛抄第一回,二十一世紀的大乘佛教。


寫於2009/1/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風之信 的頭像
    微風之信

    微風之信的部落格~~~~佛曰:「悅可眾心」

    微風之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