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背離「在家」的「聖職者」已失存在意義


 


〔創價精神八筆記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四日 於創價大學紀念講堂〕


 


我想就這次宗門的問題,介紹幾位著名學者的心聲。他們不愧是有見識的人士,很冷靜而公正地掌握了事物的本質。我相信對各位也是值得參考的一些話,所以今天扼要作個介紹。


 


某教授從社會學家的立場,這樣說過:「宗門與學會的種種問題,似乎被報導成雙方對立的情況,這種看法不能說是很正確。在世界民主化潮流洶湧的九0年代,反而更應認清,『關門』逃避已是行不通。說起來,在九0年代的這個歷史轉提點上,宗教原有的真貌已受到質詢。


 


因此,才極力主張教團營運的民主化、國際化時代的佈教作法,無國界時代的宗教普遍性等等。這是很健康的事。


學會扮演了一個重要的歷史角色,就是使日蓮(大聖人)的古典價值體系普及於現代。反觀宗門卻是徒守傳統價值不放,設法使它延續下去。二者差異,昭然若揭。


 


「蘇聯、東歐等戲劇性的變化底流,存在著大眾嚮往民主化的無盡需求。結果那股精神力量匯為潮流,摧毀柏林圍牆、蘇聯政變,帶來民眾的勝利。也可以說,是那股力量與全球規模的『資訊化』相結合,使「自由化」之芽在杜會主義圈萌生,而急速創造了『民主化』的潮流。」


「在此不可忽略一點,就是說,一連串民主化的潮流其實揹負著一項哲學的課題,亦即「聖」、「俗」關係的根本改觀。


 


原本以人性解放為目的的馬克斯主義,隨著時間而逐漸背離人性,化為以權威控制人們的教條式意識形態,出現一種所謂『疑似宗教』的馬克斯主義。在這種「疑似宗教」即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下,掌權者相當於「聖職階層」、一般國民是『在家信徒』。那層關係,就是「聖職人員」以權力控制「在家」,迫使服從,這種掌權者的腐敗、僵化體質,豈有不招致國民憤慨的道理。也可以說,是那股能量結集在「民主化」的旗幟下,帶來了戲劇性的變化。


 


腐敗的掌權者(聖職階層)如果一意孤行,不顧國民(在家),會如何呢?結果反而會是「聖職人員」遭「在家」的唾棄,到那時刻,共產黨即已失去存在意義,政變失敗的本質也就在此。P11


軟禁戈巴契夫總統的政變事件和宗門罷免總講頭等等的行徑,在結構上很酷似。」


「因此,宗門假使率爾採行「破門」的舉措,那不過是否定宗門自身在社會上、宗教上的存在意義,必然自招失敗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風之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