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吃素的討論
回覆
佛教傳承有四支,1、北傳佛教(又稱漢傳佛教),2、南傳佛教,3、藏傳佛教,4、日傳佛教。
吃素問題一直是漢傳佛教引以為豪的戒律,但是原始佛教並沒有素食的規矩,釋迦牟尼時代就是以托缽為食,施主供養什麼就吃什麼,沒有任何葷素的分別;南傳佛教沿襲原始佛教制度也沒有素食的定制,藏傳佛教因為地區缺乏蔬果,蒙藏一帶多已放牧牛羊維生,喇嘛也沒有規定要素食,吃肉是世代以來的習慣。
只有漢傳佛教,因為梁武帝以慈悲為懷的精神,定制要求沙門素食。唐宋以來的禪師仍有喝酒吃肉的,大書法家懷素就是例子。素食成為佛教出家眾的倫理是到明朝晚期以後才有的。
吃素和修行成就沒有必然的關係,吃素當然不是成佛的必然條件,如果這樣,釋迦牟尼又怎麼可能成佛呢?唐宋以前的禪師,印度西藏的大成就者又怎麼可能悟道?又為何那麼多吃素的人還是貪、瞋、癡三毒之心如此深重?
對於素食者,我們尊重他們的選擇,但是素食者卻不可以有道德上的偏執和傲慢,自以為高人一等。畢竟吃素是為了長養慈悲心,怎可藉著素食豢養傲慢心!
佛教的義理是包容的,是慈悲的,是平等的,最重要的是對於事相的不執著,許多人堅持形式儀軌而忽略了修心,其實是最大的執著,也背離了佛理。(以上資料參考自網路)
又、於現實面來看,這世間唯一無奈的就是生物的生存須要以「生命換生命」,就算標榜吃素的人,他們的生存也是在吃「生命」。生命在佛教眼中其實是平等尊貴,就算是一草一木其生命中也是具有偉大的「佛界」。(法華經中有「草木成佛」的道理)
因此,例如吃葷的人也許一家人(3~4人)共吃一隻雞,他們於這一頓飯只殺生一個生命。然而吃素的人吃一盤小白菜,而這盤小白菜也許是10棵菜,那麼這奉行吃素的人就殺了、吃了10個生命。如此以生命平等的角度來看,誰的殺生較嚴重?
於《創價精神三》 池田 先生的指導裡有舉釋尊的故事來針對「殺生」說明:
某次,釋尊被這樣問道:「雖說生命很尊嚴,但是人,生物,用以裹腹才能生存下去。那麼,什麼樣的生物可以殺以殺呢?」
這是誰都很容易陷人矛盾的單純疑問,釋尊這樣作答覆:「應該去除殺心!」
釋尊的答覆既非遁辭,也不是搪塞,而是基於「緣起」觀,很高明的解答。
生命尊嚴這種和諧的相關性,不是在所謂「可以殺的生物」與「不可以殺的生物」,這種有時會造成敵對、仇視的現象界之表層去找尋,而是要到深層去探求。這並不單是客觀認知的對象,而且是在「去除殺心」這種以人為主體的生命深處所脈動,主客不可分的慈愛境位。
在我們信奉的聖典裡有說;「無正報,則無依報。」
「正報」即主觀世界,「依報」即客觀世界,兩者並非二元對立,而是處於相即不離的關係,這就是佛法的基本生命觀、宇宙觀。(創價精神三 P52)
基於這道理,這世間唯一能主宰自我的就是「人」,也就是人具有能讓自己往好或往壞的作為,這是宇宙法則對人的慈悲。
而其餘的生物卻無奈的必須為宿命擺弄,過著被命運安排而一生無法轉變的生活。所以,人處在這世間食物鏈的最高層,當這些生物成為了我們的食物,支持我們的生存,此刻該做的是就是「感恩」,並立下誓願,以無量善行分享給這些犧牲生命,來支持我們生存的生物,讓他們生命中能添一份福報,來世能投生到一個好的地方。
我們每日勤行觀念文的最後一座祈願「世界和平、一切眾生幸福」,即包含了對一切犧牲生命支持我們生命生物的回向。更重要的是我們以廣宣流布妙法蓮華經這樣偉大的菩薩行,將這樣的功德回向給成為我們食物的生物,為牠們以生命支持我們的生存而感恩。所以,一定要珍惜食物不可浪費,如此就是一個偉大的持戒者。功德也是會很大的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