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打消生命與非生命的對立,才能認識真理


 


Joseph:您好,許久未見


〔回覆  joseph2011/11/07 17:06 回應〕


 


在「知一切與基督教中神的全智二者有何不同?」這文中,其實已將「神的全智」及「佛的一切種智」分別得很清楚了。


基督教的神是以至高無上、不可超越的存在來展現他的「全智」,這裡面雖然有著神的慈愛、卻也有著至高不可逾越、不可批判的權威,更明顯的有著神與眾生,信與不信、接受與不接受強烈的對立面


「佛的一切種智」卻是以人為根本平等尊貴的立場,展現佛教特有人性光輝的慈悲境界。


 


我們可以來分享,中國佛教天臺宗九祖、唐代荊溪尊者湛然大師(妙樂大師),以《摩訶止觀》一念三千、十界互具為根本,的一篇著名佛學論文《金剛錍》的筆記。


以下的筆記是《金剛錍》此書後面的解說部分:


佛教的宇宙觀把世界分為有情世界及器世界,有情世界指有生命有心識的生物界,器世界也稱為無情界,指無生命無心識的外在事物,用今天的名詞,它就叫作「自然界」。自然界是一切生命的活動場所、生存空間,它像容器一樣容納著生物機體的生生息息,所以自然界在佛教裏被稱作「器世界」。無生命的事物也有佛性,自然界也能成佛,這就是湛然佛性理論的獨特觀點。P117


 


從《法華經》所揭示的佛陀出世的本懷來看,主觀與客觀、生命與非生命的對立對峙無疑是不正確的,它只是出於眾生的愚癡、偏見和習氣………因此必須改正凡俗的認識方式以符契佛之知見,只有打消生命與非生命的對立,才能認識真理。P119


 


心、佛、眾生這三者是沒有任何根本差別的,一切唯心所造,由心變現,心識沒有任何局限,當下一念中即合容交攝了從凡夫到佛果的十重世界,而十重世界又各各互攝,生命與非生命,因與果,凡與聖,身體與自然界,這一切一切都在心識的容攝之中。P121(十界互具的觀念)


 


眾生因為世俗認識而顛倒於生死煩惱之中,佛則由於對世界的獨特觀照而親睹法之實際狀態,掌握真理,解脫了生死因此一切教法的真正目的、唯一目的就是幫助眾生了解並接受佛的認識方式,幫助眾生像佛那樣看待世界,幫助眾生得獲「佛之知見」P122(佛的出世本懷)


 


照湛然看來,世俗生命認識方式的特徵是在其心識中無始以來隱含著一個主客對立的思維結構。眾生由於愚癡和習氣,在其一切認識活動、情感活動及意志活動中都虛妄地分別出能知與所知、主體與客體、主觀與客觀等等,執著於二元對立對峙,於是不能認清世界之真象,不能掌握真理,其生命遂陷入重重錯誤和謬執之中。佛的認知方式則與前者迥異。佛作為覺者,就是覺悟到眾生主客對立的認識方式之徹底虛妄性。佛把世界看成一個圓滿圓融的整體,種種對立、對峙根本是不存在的,一切事物都為圓滿佛性之體現。


生命界和自然界的對立,正是眾生無始以來主客對立的思維方式之集中反映。按照佛的世界觀,生命界和自然界的藩籬也是不存在的,生命界和自然界作為存在的現象無不顯示著存在的真實本性。P123


 


佛和眾生的認識方式之根本差異,乃在於佛徹底突破了主客對立的思維模式,按照世界的本來面目來了解世界,事實上並不存在「主、客」「能、所」的對立對峙,並不存在生命和非生命之差異差別,所以無情也有佛性,自然界也能成佛!P1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風之信 的頭像
    微風之信

    微風之信的部落格~~~~佛曰:「悅可眾心」

    微風之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