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行』,就不是菩薩,只有行動才能成佛。


 


談無力感的面對


首先以 池先生兩則的指導,我們來自我確認成為學會員、成為學會組織幹部的意義、價值。


「以佛法的眼光來看,人生要獲得真正的勝利,需要的並非學歷、社會地位,而是信心。認真信心,人格能受到鍛鍊,這對人生而言就是最大的財產。」


「人生最重要的事究竟是什麼?就是掌握永不崩潰、絕對的幸福,構築不為暴風雨侵擾、不動搖的自己,而其根本之力就是妙法。」因而來唱誦妙法,廣傳妙法,令自他皆能獲幸福,進而可以轉換全人類的宿命,這就是廣宣流布的使命、誓願。


因此 池田 先生對於擔任使命的幹部指導:「不跳入大海的人是不可能渡海的。……不跨出第一步,目的是達不到的。因此不要擔心,首先是「行動」,跨出「一步」。只要能勇敢前進就是勝利。


大聖人教示:『一切眾生同一苦,悉是日蓮一人苦。』這是多麼慈悲寬大的胸懷啊!學會中各層的領導幹部,忘卻了這「同苦」的精神,對學會員、民眾而言,是最不幸的事了。切勿忘了信受妙法的我們,是在實踐法華經菩薩道「拔苦與樂」的生命哲學。


 


幹部是為了會員而有的,組長、小組長雖是基層也是一樣尊貴的存在,不可妄自菲薄,因而產生無力甚至信心減弱的感覺


針對初出實踐的人,在「徒然集」中有這樣描述:


「想要學一技之人,容易以為『在還笨拙的時候,不要讓人知道,偷偷地學好之後,再在人前顯露一手,讓人覺得厲害。』有這想法的人,必定學不成。


只有在一技未成之時,加入高手中學習,即使被斥責、被取笑,也不在意地度過這段時期,能如此奮發努力的人,就算沒有天份,只要不半途而廢,不自以為是,累積一段時間後,一定會比原來就有天份卻不專心的人,更早達到專家的領域,如此一來,學有專精,受到大家的肯定,得到一定的名聲。」(第一百五十段)


池田先生針對這段話指導:


這段話也有著深遠的意涵。學會活動當然無需贅言,只要是使人上進的活動,都無庸客氣。「我能力不足」、「等我加深確信以後」等等,在說這些話時,人生也就飛快地過去了。


首先,要踏出第一步,即使做得不好,只要重新決意「好!加油!」再度挑戰即可,在此連續的過程中有成長,也有幸福。(徒然草筆記)


 


佛法的生命線是『對話』


佛法的生命線是『對話』。任何人的生命裡,都有和佛相同的叡智(佛性),要將此一佛性開啟出來,正是佛的根本目的,這亦可說是打開對方心靈的作業。法華經第三卷的化城喻品有云: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換句話說,尊敬、信賴人類生命奧底的『佛性』,而『不屈不撓的對話』,就能產生實質的結果。


釋尊、大聖人、 牧口 先生、戶 田 先生、 池田 先生,都是依這種『對話』,以堅定的信念和誠心談論真實的法。『真正的團結來自尊敬和信賴』,這就是 池田 先生的指導和信念。


學會是一個擁有種種不同個性的人類團體,因此,以尊敬(對方的佛智)和信賴(人性中的潛力)去展開開『對話』是很要緊的事。


如果肯努力從對話當中,去判斷自己想法的對錯,一定能發現新的自我,認識對方的不同層面。反之亦然。要抱持謙虛的心,以坦率、充滿誠意、且有勇氣的對話,彼此能夠相互尊敬和信賴,在這樣的對話下彼此一定都能有大幅的成長。


能夠接受教導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們要心存感謝,並付諸實踐,這才是『知恩報恩』之道。 池田 先生曾經作過重要的指導:領導人要發揮『四菩薩的力量』。並引用「若與日蓮同意,當是地涌菩薩」的御文,教示我們本來的姿態就在這裡。


上行菩薩:一馬當先,點燃勇氣的火焰。


無邊行菩薩:發揮永無止境的『智慧』、『生命力』。


淨行菩薩:內心清淨


安立行菩薩:以堅定的確信,使大家『安心』。


「此四菩薩的力用也會在我們的生命中涌現出來,這是多麼美妙的事啊」!「此四菩薩的一切都包含在『行』的一字,實在是意義非常深遠。


如果沒有『行』,就不是菩薩。只有行動才能成佛。只顧自己的人生,既空虛又卑微。尊敬人,為了人而行動,就是地涌菩薩。


大家要如『上行』一樣,為了廣宣流布而一馬當先,要如『無邊行』的自由自在,如『淨行』的內心清淨,又如『安立行』,以堅定的確信,嚴正守護尊貴的學會員。


如此有「誓願」、有「行動」、有「對話」、有「教導」、有「分享」這樣的同志繫絆,所謂的活動無力、信心軟弱的情況即會消失的無影無蹤才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風之信 的頭像
    微風之信

    微風之信的部落格~~~~佛曰:「悅可眾心」

    微風之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