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宗門-本興朋友對話二十二〕日興上人謂:「廣布之時去不淨之僧」


Joseph2010/04/30 16:25 的回應 / 2010/04/29 15:11的回應


回覆:


知恩者是幸福美麗


忘恩的人即使一時很風光,最終也會使自己的人生變得貧乏、狂亂,有識之士不屑與之為伍,最後走上孤獨的末路。輕侮自己的恩人,簡言之就是輕侮自己,但這些人卻不明白。


佛法教示「為人之道」,在佛法的世界裡對有恩於自己的人加以輕蔑、蹂躪,只要覺得愜意便不管別人的死活,這種忘恩負義的人是絕對不容存在的,因為這樣的行為完全悖逆「為人之道」。


以宗門事件發生來檢視,正是宗門以忘恩的手段來對付有恩於宗門的學會。


應是正統教團,為何滅亡?


目睹這次宗門問題,引發我心中的疑問,本應是繼承佛法正統的教團,卻逐漸步上滅亡之道,到底是什麼原因?今日所呈現的宗門如是,過去的比叡山﹝日本的天台宗﹞亦如是。


對廣宣流布的未來而言,這是最根本的問題。本是正法的教團為何會失去原有的精神?清楚的說,是因為「法」雖正確,可是繼承的「人」忘卻了師弟之道。大聖人在《撰時抄》和《報恩抄》等御書裡均有論及。


日本天台宗在中途引進真言密宗,而忘掉「法華第一」的根本教義。總而言之,其理由是後繼座主﹝法主﹞背叛了師匠傳教大師。


會做出如此愚蠢的事,也許可以說是由於他們的「貴族主義」但根本就是因為他們不明白「師弟之道」這嚴峻的「心」。


大聖人指出他們的本質是「表面是尊敬師匠的模樣,內心卻懷著輕視師匠的傲慢之心。」換言之,天台宗的人內心想著:「我師父傳教大師,對於真言宗優越的地方尚未詳細研究。他在發祥地中國留學的時間亦不長,對於真言宗的法門當然只有粗略的了解。」


當人忘記原點,正法也邁向法滅,日本天台宗是這樣,現今的宗門也是一樣。他們一面利用自己的「原點」,即傳教大師的名聲和權威,另一面又在心裡輕視大師,因此,比叡山逐漸被邪義所污染,並使全日本成了謗法之國。外表看來是傳教大師的弟子,內心卻是自我本位﹝違背師匠之教導﹞,大聖人將這樣的姿態比喻為蝙蝠。


「如蝙蝠之既非鳥,亦非鼠。」最後,因為這些猶如蝙蝠般非鳥非鼠的信心、半途而廢的弟子,使正法逐漸滅亡;不單只是他們自身,更使眾人一起墮入不幸。


現今的宗門也是一樣,徒具大聖人弟子之外形,內心和行動卻完全背棄大聖人,輕視和背叛了代代先師。《伊索寓言》裡的蝙蝠,最後既不為動物所容,亦不為鳥群所納,被大家排斥。現今的宗門也成了世人所厭惡、恥笑的對象。


這次的宗門問題的癥結,可以說是由於世間看人的觀點之差別──到底應看人的出身、身份,還是他的品行?


當然是人的品行重要。甚至應該說,正因為僧侶有高貴的身份,所以他們必須比其他人的品行更端正才對。有些事或許他人做的話還可以被原諒,但他們做的話卻絕對不容許,因為他們有責任比一般人更嚴厲自我約束,這一點宗門卻完全顛倒。


聖職者,他們本應最嚴格地自律,最不惜身命地救渡社會的人們,可是他們卻利用宗教權威,輕視信徒、驕傲自滿,把信徒當作工具,錯把信徒對他們「身份的敬意」誤認為是對他們「本身的尊敬」,因此自身墮落時仍不以為恥


可悲的是,這就是現實,問題是民眾已經習慣了這「顛倒的事實」,如此下去就永遠是奴隸。民眾必須變得賢明,必須奮立起來,那樣才是真正的人。「身份」上的強者欺負弱者,那是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是畜生的世界;守護弱者,與壞的強者對抗,這才是人的世界。從根本去糾正、挽救這個顛倒的世界,這也就是釋尊和日蓮大聖人佛法的目標。


釋尊的時代 也是壞和尚不斷出現的時代,而釋尊一直與他們正面週旋對抗。釋尊否定傳統觀念上的差別,宣告「人類全是平等」!因為釋尊宣稱人是「由其『品行』來決定是高貴或卑賤」,因此自然受到種種迫害。日蓮大聖人也說:「教主釋尊之出世本懷者,示為人之道也。」不是以出身與形式來看一個人,行為如何才是佛教的心,這是釋尊教示的精髓。


日興上人謂:「廣布之時去不淨之僧」


僧侶娶妻被認為是宗門墮落的原因,這件事在日興上人的指南中亦十分明瞭。


廣宣流布建立本門寺之時,不淨之比丘應還俗,破色戒之僧眾應退下一級置身別座。」《法華本門見聞》


謹記法師必須行為清淨,在家者則可沾葷腥。《法華本門見聞》


日興上人說明,娶妻和吃葷等「不淨的僧侶」,不應在廣宣流布之時存在。如日興上人所言,如今「不淨的僧侶」已經不能再存於清淨的廣宣流布的世界裡,這實在不可思議。


目前現今宗門的僧侶將日蓮大聖人、日興上人以來的清淨化儀捨棄,變成公然娶妻的行為,是從一八七二年﹝明治五年﹞日本政府發出公告時開始的。


因為明治政府頒布了准許僧侶娶妻吃葷的公告,娶妻逐變成理所當然之事,這股風潮一下子便在佛教界中蔓延開來。在日常修行中,這些僧侶與其說是以佛法為基準,不如說他們是以世法為基準;說以大聖人、日興上人的訓示為基準,不如說是以政府的一紙公告為依據,嚴峻的師弟精神完全沒有保存下來。儘管大聖人再三叮囑教導:「勿以心為師,要為心之師。」但他們卻忘記了大聖人的心,以自己懦弱醜陋的心為師匠。


有家室的僧侶不但會因為妻子、財產而分心,也產生住持世襲的問題,演變成是看家世而非看修行、人格來挑選。僧侶的貴族化、寺院和宗派的私有化;以及權威主義、差別主義的溫床在擴張著;如此僧侶娶妻絕非只是個人的問題,而是關係到一宗的腐敗。


父親是第六十世日開的日顯,父與子兩代都是法主的「代代法主」日顯的存在,是具體表現出正宗墮落的腐敗象徵。


一旦偏離了正道,往後就只有迷路。因此引領我們在正道上前行的「心之師」非常重要。若與師匠迷失,佛法就會漸漸步向法滅之路。大聖人所說的「血脈」,換言之就是真正的「師弟之道」。


本來,沒有實踐師弟之道,根本不可能有血脈。從這樣的意義來看,宗門於戰時聽從權力而非御書,在物慾的修持上聽從世俗政令,而「無視於大聖人的教導」,這些都好像變成是現今宗門理所當然的事。


重視世間的權威、權力而輕蔑自己的師匠,如此本末倒置的行為,跟叛逆者有著共通的特質。像這樣的人,他們總是以世間和自己為基準。


當宗門於戰時屈服於世間權力,而背叛了大聖人時, 牧口 先生卻因為貫徹大聖人的師弟之道而殉教。當時侍奉在 牧口 先生身邊的戶 田 先生,在同遭此迫害時他懷著感謝的心對 牧口 先生說:「您廣大無邊的慈悲,讓我能隨著您到牢獄去。」這樣的一句話道盡了「師弟之道」的心。(學習筆記)


Joseph,希望你等能為了「宗門」及跟著你等「宗門的朋友」好好靜下心來閱讀這篇文章,及重新的找到一條正確的修行道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風之信 的頭像
    微風之信

    微風之信的部落格~~~~佛曰:「悅可眾心」

    微風之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