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深處,無論順緣、逆緣,一概救濟之言,既是本懷


 


回覆joseph2012/03/01 09:39 在「真實的宗教必須是那『必然的普遍』」回應


Joseph


對於「禪宗」普遍性的看法,您要堅持那就由您吧!


然而您引用「一生成佛抄」的一節勸化(教化)眾生的御文,而來否定佛出世於這是間的根本之意,說成:「這要看唱題者的心態而定,如果沒有確實認識心性,唱題就是無法成佛的粗法。」您這樣的說法是不當的,您又流於以偏蓋全了。


於法華經方便品:「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P130


(御書舉出法華經)經云:「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文意是謂,持此經之人,百人即百人,千人即千人,無有一人闕遺,皆得成佛也P1667


法華經云:「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文字雖祇十字,然讀得法華經一句,已是將釋迦如來之一代聖教奉讀無遺。P1386


壽量品云:「每自作是念,以何令眾生,得入無上道,速成就佛身」。


法華經勸云:「世皆不牢固,如水沫泡焰」。而「以何令眾生,得入無上道」之佛心深處,無論順緣、逆緣,一概救濟之言,既是本懷,雖暫持之者,亦合本意P428


寶塔品十一:此經難持,若暫持者,我即歡喜,諸佛亦然。


《覆上野遺孀女居士書》則云:「夫云淨土、云地獄,非存於外,祇在我等之胸間耳。悟之者云佛,迷之者云凡夫。能悟之者法華經也」(第一五八六頁)。


據《摩訶止觀》第一卷(大正第四十六卷第一○頁)所述如下:


理即。未聞正法,於佛法無知的迷惑凡夫位。在理上是具佛性,故謂:「理即者,一念心即如來藏理。」(佛教大辭典P470


我舉這些文證是告訴您,您於回應文中所引用的批判是失當的。


就如您有兒女,那天他們沒有遵照您的教誨,您給予他們訓斥:「如不好好用功,你們將來就會成為乞丐。」難倒您真會因此,詛咒、期待您疼愛的子女成為乞丐嗎?我想不會吧!


凡夫眾生只要開口唱題,他就已進入「名字即」,開啟了他的佛性之芽。佛在對眾生慈悲教化的過程,當然會有鼓勵、訓斥。


您把佛教化過程的「鼓勵、訓斥」,視為佛的本懷,甚至以此界定,這是您有意扭曲呢?還是您「無明」的作為?


世間本就是存在有「偶然突出」這種天才型的人物,因為他們這種天才型的特質一般人是無法迄及,我們僅能仰慕而已。「偶然突出」這種天才型的人物的特質,是無法成為「真實宗教『必然普遍』的本質。」我出至於此意的說法有偏頗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風之信 的頭像
    微風之信

    微風之信的部落格~~~~佛曰:「悅可眾心」

    微風之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