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教化是要與生活結合才有意義


 


有一個故事這樣說:


有個人虔心拜佛,天天在南海的普陀山寺燒香祈禱,可望著能夠見上觀音菩薩一面。這天觀音菩薩終於顯身了,那人高興的不得了,磕了無數的頭。這當下他突然產生了一個奇怪的念頭。


他問觀世音菩薩:菩薩您也拜佛嗎?


觀音菩薩答道:當然拜阿。


那人又問了:那您是拜哪尊佛啊?


觀音菩薩答到:觀音菩薩阿!


那個人就糊塗了,那人問:您不就是觀音菩薩嗎?


觀音笑著回答道:是阿,求人不如求己呀。


由這個故事的啟發得知,其實當我們跪在佛前,拜的都是自己,是自己心中的那尊佛。


釋尊早在當時,他在菩提樹下悟道之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証得


為了令其弟子獲得這份悟得,釋尊歷經了四十餘年的教化,將追隨他的弟子眾生心中的妄想執著去除後,以他人生最後的八年具體、明確的宣說,這就是《法華經》。


《法華經》是平等開啟眾生皆具佛性的經典。


 


維摩詰經的故事


寶積向佛請求開示:「如何修持,才能建立淨土?


佛曰:眾生之類是修行菩薩者,建立淨土的對象。能廣度眾生、教化眾生,自然就可成佛而得佛國淨土。


譬如有人,欲想在空闊的土地上建造宮室,當然可以隨意興建不會有什麼障礙。但是若想在空中建造宮室,就不可能了


菩薩想建立清靜佛土,也是如此。完全是為了要化渡眾生使成覺道,所以才發願建立清淨國土。若脫離了眾生,不但無從建立淨土,也就沒有建立淨土的必要。當知菩薩不是漫無目的,為求淨土而建立淨土。


所以,宗教的教化是要與生活結合才有意義,若脫離了生活將一切寄托在一個渺不可知的地方,縱使將其描述的如何神奇,也只是一個虛妄、不真。


所以,真實的宗教或虛妄的宗教,從這點也可以加以區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風之信 的頭像
    微風之信

    微風之信的部落格~~~~佛曰:「悅可眾心」

    微風之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