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宗門朋友對話十二〕破戒之人,如清涼地而有毒蛇——龍樹菩薩


 


再回覆Joseph回應認為可笑說:


為何現今宗門僧侶不以「乘戒俱急」的聖僧姿態化世?因為法門未立之前,再如何持戒也是「乘緩戒急」(可笑的理由)


 


你等這樣的理由之所以可笑,就如:求學中的大學生,認為大學文憑最重要(乘急),所以求學中的品行可以忽略,抽煙、打架、賭博、亂搞男女關係、抽大麻………皆可(戒緩)。


以此譬喻的凸顯,你等不覺你等為宗門僧侶破戒世俗化種種行為(戒緩),如此辯解是多麼可笑的一件事。


如下所舉論文說:「此處,可得知其「戒有乘意」。順此可窺其端倪,「戒」緩或不緩的主軸,在於「乘」。」你等宗門僧侶於「乘」(大聖人的教示)之「心志」已混亂,自然會有「戒緩」的種種藉口、說詞、辯解。


以上的舉例,那種狀況只會是發生在三流的問題大學,學生只是在混文憑教師只是在混日子領薪水,這種大學存在不會久的啦!


我對你等(宗門僧侶)實踐態度,的觀察是「乘戒俱緩」,對「乘」輕忽,對「戒」更是混亂。


 


(我們學會的戒,是日蓮大聖人的「法華經本門戒」。我們學會的乘,是「法華一佛乘」,創價學會以此致力全世界192國的廣宣流布,我們實踐日蓮佛教的努力即是『乘戒俱急』


 


重點學習「戒乘緩急」(網路收集資料)


「戒」能防非止惡, 其目的是為使人身口意三業清淨。


「乘」是經由聽經聞法,依解導行,運出離苦至解脫道;除自行外,更是以發菩提心利益眾生的菩薩行,來成就自行化他的佛道。而「戒」與「乘」是修行者在學佛修行道上必備資糧,在自利利他的圓滿過程中,此兩者如何相輔相成?就修行的先後次第孰始孰末?誰急誰緩?而急緩之判別準則,是依修行因地而言?抑或就果報來論?


《法華文句》中:「依《涅槃》一句開為四句,釋之其義則顯,一、乘戒俱急。二、戒緩乘急。三、戒急乘緩。四、乘戒俱緩。」


智顗依《大般涅槃經》〈四依品〉中:「於乘緩者,乃名為緩;於戒緩者, 不名為緩。」


緩、急之意涵:


1、「緩」, 有寬鬆、延緩、怠慢、軟弱等意義。


2、「急」, 則有徧急、心急、要緊、重視、迫切、需要、嚴格、及時間或次序在前等意涵。


於乘緩者,乃名為緩:


1、乘緩: 對弘揚、護持大乘正法怠慢。


3、乃名為緩:視大乘法寬縱、無關緊要, 因而起輕慢、懈怠心,故名為緩。


於戒緩者,不名為緩:


1、戒緩:為護法而破戒;此中,相對於破戒的「戒緩」消極意,彰顯出護法的「乘急」積極意。故智顗依此蘊意,使用「急」字來解釋「不名為緩」,而開展出「戒乘緩急」四句分別說。


2、不名為緩:


菩薩於大乘心不懈慢,名為持戒;由此可見,其「乘有戒意」。


菩薩為法心急,為法破戒,但能以所弘大乘法來滅除罪垢,因而得清淨無垢,具足其本受戒體,故戒雖破而不緩。


此處,可得知其「戒有乘意」。順此可窺其端倪,「戒」緩或不緩的主軸,在於「乘」。


(我們的戒是日蓮大聖人的「法華經本門戒」。我們的乘是「法華一佛乘」,創價學會以此致力全世界192國的廣宣流布,我們實踐日蓮佛教的努力即是『乘戒俱急』


《涅槃經》曰:「於乘緩者乃名為緩,於戒緩者不名為緩。」然是一往之相對,其實大乘之真薩埵,乘戒俱急。此有四句:


1、謂因戒緩故,墮於修羅、餓鬼、畜生、地獄四趣之中,由乘急故,還得聞法,如八部(八部者,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也)中,龍鬼等皆得預會聞法,是名『乘急戒緩』


2、謂因戒急故,得生人天,由乘急故,亦得聞法悟道,是名『乘戒俱急』


3、謂因戒緩故,永墮四趣,失天人身,以乘緩故,不得聞法,是名『乘戒俱緩』;


4、謂因戒急故,得生人天中,雖生人天中,由乘緩故,不樂聞法,是名『戒急乘緩』。


由此觀之,如是『四種』,即是戒與乘之關係,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乘戒二法,如車二輪,廢一不可得。如同龍樹菩薩曰:「破戒之人,如清涼地而有毒蛇,不中澡浴;其家如塚,人所不到;失諸功德,譬如枯樹;如田被雹,不可依仰;如大病人,人不欲近;譬如吐食,不可更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風之信 的頭像
    微風之信

    微風之信的部落格~~~~佛曰:「悅可眾心」

    微風之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