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變革的成長 帶來部員的成長 組織的成長


 


 


對話、溝通是改變的基礎


1、因為學會是一個團體,每個成員都會有他本有的個性、習慣,而信心即是修行也是自我的生命變革(人間革命),所以對自己生命外在的一切無法接受的人事物,首先必須去「接受」對方,接著以「適應」的方式讓對方接受自己,繼而進行「改變」對方。重要的是,有無堅定、持續的「變革」之心。


職務的高低是錯覺,往往改革的動力來自於基層。所以,當在組織中或活動中個人的情緒產生時,請記著我是在佛道修行,當您前進到「改變對方」這階段時,您個人在這一方面的宿命已淨化大半,不僅如此人生的智慧福德也會大大提升。(菩薩道的實踐是自他共利


 


活動的原動力是在  「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敬人此一態度



感覺活動很空洞建議一起研讀御書



2、御書本就是須「日日深染」,幹部之所以會如此反應,是擔心被誤導因為文字是很奇妙的東西,會因為一個人的心智不同而有不同的見解。這也是學會組織於基層活動,推動御書學習最為為難之處,照本宣讀不管是讀哪一篇御書都會流於「空洞」,進行說明解讀又擔心會有錯誤引導,事實是確有這樣的幹部造成新進會員的困擾。該如何呢?去讓前輩他們煩惱吧!


事實上活動「空洞」是來自於「不真心」,帶動的人、參與的人全將每次的學會活動,視為「例行公事」只要辦完就好,這樣的心態自然造成活動空洞的感覺。


我們努力的觀察我們周圍人們聚會的模式,只要召集舉辦的人「真心、認真」的來為前來聚會的人訂程序、推動活動,深信參與活動的人都會深刻感受歡喜感動。


如不輕菩薩所說:「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 池田 先生說:「『不輕菩薩』是學會幹部修行的典範。」只要能如此依著指導發揮敬人如佛之心,落實於每次活動讓自己在每次的活動中,成為最認真、最真心的一位,「認真感應認真」、「真心開啟真心」這是人間的道理,如此妳的組的活動必然歡樂無限、成長無限。


 


為自他不二之禮拜——自我變革的成長,帶來人的成長、組織的成長


3、池田先生指導:「御書有云:『為自他不二之禮拜。其故,不輕菩薩既禮拜四眾,則上慢四眾所具佛性,亦為禮拜不輕菩薩矣。人向鏡中禮拜,則鏡中之影必有回向我禮拜矣云云。』如同敬人者人恆敬之,輕蔑人者人恆輕之。自己改變,對方也改變。培育人才也是一樣,首先相信對方一定會成為優秀的人才,心生尊敬,如此才能成功。如果以對待手下般的態度待人絕對無法造就人才。」


 


因為這人不行而輕易的就將此人更換,這種模式只是組織辦事的行為,這是不可取的舉措。既然這人已擔當這個使命,一定有他的機緣和道理存在,我們一定要用堅定的信心、慈悲的菩薩境界和這位組長共戰、成長,這位組長改變了,相對我們也會因此而成長,這是佛道修行不可思議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風之信 的頭像
    微風之信

    微風之信的部落格~~~~佛曰:「悅可眾心」

    微風之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